05-08 来源:本站
在手术室柔和的灯光下,三甲医院护士小赵正专注地为患者调整输液速度,此刻她鼻梁上那副800度的厚重镜片已不见踪影——这焕然一新的改变,源于大连华厦眼科医院张玮主任的一次"量眼定制"ICL手术。
1、角膜过薄难行激光 白衣天使陷职业困境
在三甲医院的病房走廊里,小赵总是步履匆匆。身为内科护士,她每天要核对密密麻麻的药单,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,800 多度的近视和125度的散光让小赵的双眼前像蒙上了一层模糊的纱,遮住了她看世界的清晰视线。
厚重的镜片不仅影响工作效率,长期佩戴还让她的鼻梁压出深深的印记。更令人沮丧的是,因角膜过薄,她被激光近视手术拒之门外,摘镜梦想似乎遥不可及。
2、张玮主任**破局 ICL技术改写人生
转机出现在一次同行交流中,同事推荐她前往大连华厦眼科医院,找到屈光手术领域的专家张玮主任。怀着忐忑的心情,小赵走进了张玮主任的诊室。不同于以往简单的问诊,张玮主任带领团队为她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全方位眼部检查,从角膜厚度、前房深度到眼轴等 20 余项指标,都被纳入了**评估范围。
“你的眼部条件确实不适合激光手术,但 ICL 晶体植入术或许能帮你重获清晰视力。” 张玮主任拿着检查报告,耐心向小赵解释,“这就像给眼睛戴一副‘隐形眼镜’,通过微创手术将特制的晶体植入眼内,不切削角膜,矫正范围更广,对角膜薄的患者特别友好。” 张玮主任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专业讲解,让小赵吃下了 “定心丸”。
回想起手术过程,小赵说"躺在手术台上时,张玮主任轻声说'我们开始喽',我只感觉到几滴凉凉的麻醉眼药水,之后眼睛就像隔了一层薄纱,完全没有任何疼痛感。后来才知道,从躺下到完成双眼手术只用了12分钟,比我平时给患者打留置针的时间还短!"
术后复查时,小赵的双眼视力稳稳的维持在了1.0,小赵开心的表示:“现在最不习惯的是‘扶眼镜’这个肌肉记忆动作——每次手抬到一半才想起:哎呀,我现在是‘无镜人士’了!”
3、ICL技术解密:可逆的视觉革命
不同于激光切削角膜的减法原则,ICL眼内晶体是一种柔软的人工晶体,它是现代眼科屈光矫治领域又一创新科技成果,可安放在人眼晶体前安全区,厚度仅50微米左右,比头发的直径还薄,实现对 600 - 1800 度近视、600 度以下散光的**矫正,不仅具有可逆性,还能保留眼部生理结构的完整性,术后视觉质量更高。这种技术尤其适合角膜偏薄、度数较高或对视觉质量要求严苛的患者。
这项技术尤其适合:
近视1800度/散光600度以内患者
角膜偏薄或形态异常者
追求可逆性、保留角膜完整性的群体
每个渴望清晰的眼睛都值得被温柔以待",正如张主任常说的这句话,大连华厦眼科正以科技之力,为无数像小赵这样的特殊需求患者打开新"视"界。